4/12這天,Professor Jackson邀請男主人跟他去病人家訪視,我對英國醫師到病人家出診的過程好奇,就請男主人問我可不可以跟,本來以為很唐突,沒想到教授一口答應。
病人是75歲女性,骨質疏鬆導致駝背非常嚴重,加上有輕微的帕金森,雙手雙腳不自主抖動,為了安全避免跌倒骨折,她幾乎長時間都坐在沙發上很少活動,肌肉也慢慢退化,肌肉強度變差就更撐不住身體的重量,整個身軀變得更縮。
這次訪診,家屬首先對病人這幾週口角出現輕微流涎提出疑問,他們擔心是小中風,教授做一些簡單身體檢查後,推測老太太可能是身軀左右不對稱、肌肉不協調導致,但建議病人還是回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此外,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也讓病人很困擾,家屬擔心吃抗生素不好,每次症狀好轉但細菌沒殺乾淨就停藥,結果等細菌繁殖到一定程度,症狀就又出現。
面對知識不對等所產生的認知差距,教授很客氣「您的顧慮我可以理解,但以我個人經驗,這樣可能會讓老太太體內產生抗藥性菌種,讓之後的治療更加複雜,最好還是遵從家庭醫師的開藥指示」,這樣的說明讓病人及家屬明白其中風險,又不顯得難堪。還有一點很難得,教授在跟病人及家屬討論病情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停下來問「有沒有什麼地方解釋得不清楚?」,見家屬沒問題還會繼續問「針對這個疾病,你們了解未來可能的狀況嗎?」
之前有其他醫師因為老太太晚上睡覺腳會不自主抖動,推斷她有跟帕金森很像的restless leg syndrome,但討論後教授覺得有點不太像,因而請老太太示範她平常往返臥房和起居室的路線,藉此觀察她行走的過程,也順便注意居家環境的設計是否安全,最後請老太太躺平作一些神經學檢查,以區分restless leg syndrome和帕金森氏症。
整個過程醫師與病人家屬雙方都客氣有禮,老太太雖然因為身體虛弱而精神不佳,情緒也因每況愈下的健康而低落,但她仍優雅的面對這一切,沒有抱怨只有感謝,感謝所有照顧她的人,即使對著天天陪伴照顧她的先生,"Thank you very much"也常常掛在嘴邊,一點也不覺得人家照顧她是理所當然。老太太溫和有禮不抱怨的態度很值得學習,希望我有一天也能老得很優雅。
教授解釋病情用的敘述簡單明瞭,給病人的建議也具體實用,還花時間跟家屬討論床墊的挑選、居家空間的安排、腹瀉和肌肉痠痛等不適症狀的處理,並逐一檢視病人藥單,確認沒有重複性用藥(作用類似但學名不同),以及詢問有無服用過後藥物反應不佳的狀況。之前病歷紀錄老太太有憂鬱傾向,教授也盡力找出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法,希望讓她因為舒服而心情好一點。
最後,家屬詢問以病人健康狀況是否符合NHS財務補助的資格,希望教授幫忙申請,因為老先生已經77歲卻仍需要工作,不久前為了老太太安全,在起居室和臥房增加扶手和改裝浴室也花了很多錢,對經濟造成不小負擔。但因為他們經濟狀況明顯比其他老人好很多,要申請補助可能有些困難。
面對家屬的要求,教授回答「我瞭解,改裝一定花了你們不少錢,NHS目前運作的funding不太夠,會優先把資源分配給最急需的人,希望你們諒解,不過您的需求我會回去跟社工人員討論,商量各種可能性,再用電話回覆給您。」結果教授一離開病人家中,馬上打電話給社工,討論快20分鐘。
教授身兼多職非常忙碌,睡眠時間可能都不太夠,但從我們進去到離開大概花了兩個小時,之後除了跟社工討論病人家屬的要求外,還要打訪診報告。不包含交通時間,英國專科醫師(非家庭醫師)一次訪診花3個小時在病人身上,這可能讓台灣老人相當羨慕,但這樣的訪診不是固定的,家庭醫師覺得病人有需求才會轉介,而英國很多老人不愛上醫院,只喜歡看家庭醫師,所以老太太在醫院最近一次的紀錄是去年六月。
這樣有重度醫療需求的老人家,最新一次的檢查記錄(這裡指的不是一般身體檢查,而是醫學儀器檢測或生化檢驗值)居然是十個月前!這實在很難想像,雖然我個人比較偏好台灣醫療的可近性,但也忍不住覺得台灣檢查有點濫開,檢查跟照顧品質之間好像不是等號。醫療可以作的事很多,檢查的角色只是輔助,也許我們應該改變觀念,讓台灣醫療有機會發展另一個方向。
衡量一個國家的人民健不健康,平均餘命是很常用的指標,但生命的長度對已經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來說,已經不是這麼重要,如何讓最後這一段路走得舒服愉快、有品質、有尊嚴,也許才是未來可以努力的目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