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男主人無意間看到《乘著光影旅行》的介紹,對李屏賓先生的故事很有興趣,看他敘述的樣子也勾起我的興致,心想這部片也許對還在型塑自我認同的我們,有啟發性。
一開場就先發現紀錄片的中文和英文名稱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中文:乘著光影旅行,英文:Let the wind carry me,這兩個看似不同的意涵卻精準抓到李屏賓生命的軸線,把他過去幾十年的職業生涯濃縮到讓人一眼就catch,這樣的文字掌握度,不容易。
走出劇院的第一個感想:我感謝此時身在台北。
李屏賓提到「青壯歲月待在香港工作的那十年對他一生影響很深」。環境對一個人塑造自我認同有莫大影響,在一連串環境與人的互動下,某些人格特質強化,某些消失,某些因為同儕熏習而產生。多元刺激也許會讓人生尚未確立方向的人迷失,但對某些人卻是不可多得的沃土,一個城市的光譜範圍越大,人在其中看到的差異與面向也越多,經過學習、模仿與修正,再學習、再模仿與再修正,自我認同也逐漸建構成型。
香港的電影產業豐富李屏賓的視野,而台北的多元也養出各式各樣活出不同人生光彩的人,在這樣的都市生活,每個人的自我空間相對大,可發展的路徑也多,當傳統觀念對個人的障礙越小,創意發展的空間就越大。
李屏賓的工作讓他陪家人的時間非常少,不管是住台北的母親,或住洛杉磯的妻兒都鮮少能長時間相處,「我的工作讓家人不快樂,但如果為了家人快樂選擇別的工作,我自己一輩子不快樂」,這個部分讓男主人很有感觸,他對人生的方向越來越明顯,想作的事越來越多,相對地,可以回家看父母的機會就變少了。
人是要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
以一般人的觀點,李屏賓可能不是負責任的好先生或好爸爸,也不是待在老母身邊照顧她的好兒子,但如果要求他當好先生好爸爸好兒子,台灣就少一個國際級攝影師。他兒子說「我長大才漸漸明白我父親為何總是不在家」,因為工作導致其他社會角色的失職,家人需要時間還有包容力才能諒解與支持,我有一個工作狂老爸,所以知道這段路走得有多不容易。
另一個讓我深有啟發的是李屏賓的攝影哲學。他觀察自然,觀察光影變化,然後巧妙運用在場景中。當天氣不如預期,他就跟導演討論改變拍攝手法,換另一種氛圍說故事,而不是改變自然以符合原本設計的腳本,所以常常拍出讓人驚豔的畫面。要做到這點,除了拍攝技巧高深,內心功夫也很強,因為一般在技巧上越專業的人越執著,越無法接受變動,他可以這麼靈活看待非預期的大變化,真的很了不起!
這部片有的人看完當下就非常感動,有的人是過一陣子才發酵,藉由回想片中景象來激勵自己,李屏賓的人生有不少值得學習的地方,昨天看到有些父母帶青少年一起來看,覺得很讚!年輕人在成長過程如果有幾位讓他們佩服的role model,激勵與啟發他們對人生有不同想像,也許可以讓他們的未來有機會發展不同的可能性。
後語:有些人看遊記持續更新,以為我人還在英國,其實回來兩個禮拜了。先插播最近在台灣發生的大小事,遊記再慢慢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