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熟年的才情》是曾野稜子女士的書,我很欣賞她面對生命的態度,希望自己老了也能有她那樣的氣度,找了她好幾本書,看完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很長的閱讀心得,沒想到就在搬部落格的過程中誤刪了,啊嗚~~這篇是僅存的書摘。


「人生總有好事與壞事,只要活著,一定會招人誤解,或是會抱怨為何生病的是我?為何破產的是我家?然而,這些人並不知道在真正咀嚼了那種哀傷怨恨之後,人才開始懂得品嘗人生真正馥郁的滋味。」(P.37)

 

「我認為所謂屬於自己的財產,其多寡端是刻骨銘心的人生體驗量有多少。年輕時,即使碰到困難仍能不逃避且正面迎擊,那麼所吃的苦、所流的淚、所體驗到的悲傷,一定會讓他成為一個有智慧的老人。」(P.38)

 

「人必須要接受此一時彼一時也、每一種階段的命運。在被賦予的範圍內,思考自己在那個階段能做什麼事。如果在那節骨眼,仍一逕地想到自己大不如前,只有苦惱的份。我想,隨遇而安就好了。」(P.42)

 

「所謂的愛情,與其說是伸手相助,不如說是在旁默默地守護。『希望別人幫忙』這種立場,很意外地,並不會為當事人帶來幸福。無論遭遇多困難的事,能夠自立的自豪是相當痛快的。」(P.43)

 

「隨年齡增長,愈感到自立的重要。這裡指的是經濟上、肉體上的自立。不過,要知道自立之所以成立,是基於自律的精神。」(P.55)

 

「如果不認為自立是好事就不會想自律。只不過對於自己的事自己能處理而感到幸福的人,無論年紀多大,都會比實際年齡來得年輕,而且,那種幸福感更是讓他常保年輕的重要支柱。」(P.56)

 

「人是軟弱的動物,常會為了沒錢而掀起無用的爭端。」(P.98)

 

「然後,孤獨在本質上,絕非憑靠他人就能受到撫慰。友人和家庭確實會讓自己的心靈感到熱鬧,但是,真正的孤獨是連朋友、雙親、配偶,也無法救贖的。人無論面對別離、疾病、死亡,都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忍耐,除此無他。」(P.119)

 

「一言以蔽之,老年的工作就是忍受孤獨。然後,在只有孤獨才得來的時間中,去發現自己。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活過來的?有什麼意義?發現這些事情後再死,才稱得上達成人生的目的。」(P.120)

 

「人無論身在何種處境都必須站穩腳步。孤獨的話,就把孤獨當作是一種立足點,放手去做自己覺得有趣的事。人生無常,卻又充滿希望。當你處境堪憂,蹣跚行路之際,一轉身卻會發現在你旁邊就有欄杆,或有人伸出援手。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P.128)

 

「然而,如果換一個立場思量,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生存方式,多少都會對別人造成妨礙,非關好與壞,只是生存方式不同而已。 遇到和自己精神結構、思考方式不同的人,驚訝之餘,一笑置之就好了。我的夥伴們每遇到這種人,『嘿......』的一聲之後,覺得好玩就笑了開來。朋友們絕不會說體面的應酬話,例如:『你好了不起』或『其實我也這麼認為』之類的,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感到驚訝並樂在其中。 確立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方式,不畏懼和別人不一樣,但也不拒絕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生存方式、任何一個瞬間或什麼樣的命運,如果都能從中找出意涵的話,這人毫無疑問的,是一位人生的藝術家。」(P.129~130)

 

「我的結論是,人生何處無桃花源!人生在何時、會發生什麼變化,極難預料。所以,除了耐心等待,別無他法。人無論歲數多大,在死期來訪以前,都有重新來過的可能。因為,直到最後的瞬間,那個人的生存意義為何,可能都不知道。」(P.141)

 

「老後的『老人性格』有兩種特質:利己與缺乏忍耐力,這可說是年紀增長的特徵,或者也可說是悲哀。雖有程度上的差別,兩種特質確實在任何老人身上都看得到。我的想法是,年紀大了以後,如果想維持年輕的精神,在某些時候,不妨稍微刻意地違反己意。所以,首先要壓抑利己心、培養忍耐力。」(P.144)

 

「病人與老人一樣,很容易陷入這種心理:『接受撫慰,是當然的。』這種人大致都比較自我中心。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心情當然不愉快,會覺得別人不了解他的心情,生悶氣的想:『為什麼不了解我的痛苦?』這是難免的。 不過,我認為不能因為這樣就擺臉色給別人看。人如果有活到這把年紀的堅韌,那麼,理應按耐自己真正的情緒,盡量別讓周圍的人們感到不愉快,要學會稍微裝出開朗的樣子才對。」(P.155)

 

「老人的生存方式也大致分為兩種。有人僅計算無法獲得或失去的東西,以至於灰心喪志;也有人慎重地計算幸運擁有的東西,而得以在失去各種東西的晚年,因自覺有所得而創造了幸福。這種才覺更有必要。」(P.181)

 

「年輕時,根本不可能擁有需要活過複雜的老年才能擁有的才覺。但另一方面,上了年紀之後,身體變得不自由了,擁有美麗容貌的人變醜了,也不再擁有社會地位了,於是人成長了。 簡言之,少年期、青年期是身體的發育期,而壯年與老年是精神的完成期,尤其老年期的比重更重。 有時我會認為,當至於孤獨與絕望的境地,人才最能充分地品味人生。至於不曾體驗這兩種終極感情的人,基本上不能說已完成身而為人的任務。孤獨與絕望,對有勇氣的老人而言,猶如神對著他說:『最後了,再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吧!』這是來自神的贈禮。」(P.1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z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