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是一個婚齡四年七個月、目前年紀只有30歲的太太心得,婚齡短一點或長一點、年紀長一點或小一點,不同人的想法可能不同。

在中國傳統觀念底下,女方父母很早就接受女兒一結婚就離開原生家庭的事實,而男方家人多數認為兒子結婚是家中多一個新成員,媳婦要想辦法融入,不是兒子離巢另組新家庭,即使沒有住一起,兒子與媳婦也不是獨立的unit,所以男方親友認為自己有權對兒子媳婦生活中的大小事物表示看法,一些人生決定(如:生小孩、換工作、買房子)有些長輩甚至認為自己的意見比這對夫妻的想法還重要,只要稍有不從或某些決定沒有事先取得同意先斬後奏就是不尊重父母,輩份觀念濃厚的,養兒不孝的戲棚當下就開演,聯想力更豐富的,大概就覺得是媳婦挑撥了。

父母若想開一點,當個在寺廟裡受人供奉景仰的菩薩,有問才答,沒問就不多話。小孩有事來問,以過來人經驗說幾句,最後決定權還是在他身上,就像擲筊抽籤聽完廟公講解神明旨意,信徒回家還是要自己面對。如果小孩很厲害什麼事都自己解決且過得幸福又美滿,更好!父母為什麼大事小事非得參一咖才有存在感?沒人問就主動發表看法給意見,干涉別人的私生活,小孩聽了自己不快樂,不聽父母又不高興,左右為難,結果總是有人不開心,何苦!

結婚是一個人巨大改變的開始,但這樣的改變並不意謂會影響原有關係。

踏入婚姻的兩個人來自不同家庭,剛開始共同生活很多觀念需要溝通,不少習慣需要協調,這樣互相影響發展出來的生活模式或價值觀,一定不可能跟男方或女方其中一方的原生家庭很像,這些因婚姻而出現的改變容易讓原生家庭產生不安全感,認為他跟家人變得不一樣就是距離拉遠再也不親了,但其實他/她還是原來那個兒子或女兒、姐姐或妹妹、哥哥或弟弟,只是他現在同時也是別人的先生或太太、女婿或媳婦、爸爸或媽媽,他需要兼顧其他人的需求和利益,無法像以前一樣,把原生家庭的喜好擺在第一優先。

婚姻會讓一個女孩的任性變韌性,也會讓一個男孩從率性變理性。

他們在變化的過程會經歷很多的矛盾掙扎,兩人也需要頻繁的磨合,原生家庭的不安全感會讓這個婚姻面臨極大壓力,在還沒學會怎麼平衡家庭與工作前,這額外的壓力會讓他們為了安撫家人耗盡精力,無暇為夢想奮鬥,夫妻生活也過得亂糟糟。可是這樣安撫討好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不安全感來自認知不同,跟互動頻率和陪伴時間多寡沒有線性關係,所以不管怎麼承諾保證打包票,只要某件小事考慮不周沒顧好,觸動那個感受開關,不安全感就又捲土重來,考驗智慧。

最近有兩個輕熟女分別問我「結婚好不好?如果重頭來一次,你會結婚嗎?」

一年前,我的答案跟現在相反,剛結婚那幾年心智不成熟,不知道怎麼面對跟處理婚姻所帶來的難題,心裡累積了很多痛苦無處宣洩。到了今年初,對人際關係的挫折感到達最高峰,隱忍多年的情緒終於爆發,什麼都豁出去後,突然想開很多事。很多衝突其實來自雙方認知不同,不是任何一個人的錯,誰配合誰改變都無法解決這樣的困境,兩個人或兩家人要一起在人生這條路共行,就要互相尊重協調出可以和平共處的方式,不要動不動就用情感勒索或情緒威脅壓制別人,皮球越用力拍、彈得越高,這樣的方式也許短時間可以迫使對方接受,但久了關係會疲乏。

如果時光倒退再來一次,我還是會跟男主人結婚。

婚姻讓我這雖然被陳老爹陳媽媽嚴格培育但其實沒受過風吹雨打的溫室花朵,有機會體驗外面的世界。為了處理婚姻所面臨的困境,我的態度不停調整,心智不知不覺成長,個性也越來越開朗,最近甚至比以前更快樂,因為體認到沒有人理所當然要對我好,學會珍惜別人的友善和付出讓我變得知足。且男主人婚後比婚前對我更好更包容,我也極盡所能支持他的發展,結婚讓我們變得比以前更好。

每對夫妻或男女朋友都有不為人知的甘、苦,不在其中的人很難體會,旁人沒事請不要湊熱鬧。

如果穩定交往想結婚的人,請先打好強心針,迎接你的可能是從心裡笑出來的幸福和永無止境的挑戰,若是思考過後覺得時機還不對,就緩一緩,兩個人多溝通、做好心理準備再踏出去,這樣婚姻出現難題時,面對起來比較甘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z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