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個月前看到預告說這是美國電視名廚Julia Child的故事,以為會是一場華麗的美食演出,結果現實跟想像有些差距。有別於我的落差,男主人倒是看得很開心,整場電影頻頻點頭,呈現超級亢奮的狀態,還說出DVD他一定買,因為終於有人拍出他的感受。

最近因為寫Facebook的健康知識,變得有些緊繃,每天都像快到上課時間報告卻寫不出來的學生一樣焦慮,有時拖了一整天找不到可以下筆的題材,眼見夜色漸深,男主人卻在旁邊分享他一天生活點滴,心中忍不住升起不耐,盯著電腦不專心的聽著,回應也是「嗯」、「喔!真的嗎?」、「很好阿!」、「你剛說什麼?可不可以再說一遍?」,最後他只好等我寫完再講。

女主角Julie(左圖)的先生Eric一開始看她寫blog寫得這麼開心也很高興,還幫忙出主意,後來發現這個blog嚴重影響兩人作息,也讓Julie的情緒不穩,動不動就因為練習失敗而崩潰。有一天,他們大吵一架後,Eric離家出走。

也許就像Julie的廚藝技巧不熟練,碰到比較難的食譜會緊張一樣,我對醫學知識的掌握還不夠,轉化能力也不是那麼好,我們都因搞不定自己而影響身邊的人。不管是寫部落格或是健康知識,我的付出並沒有轉化成金錢收入,Julie在寫blog前,應該也沒想過自己的故事可以寫成小說、拍成電影,那麼我們為何如此拼命?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

這個問題我想了一個禮拜。

Dan Ariely在《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這本書提到social norms(人與人長久互動下所產生的一些習俗、規則,中文版譯為社會規範)和 economic norms(中文版譯為市場規範,在這裡我偏好譯作經濟考量)對人的影響。

研究者作了一個實驗,他將受試者分成三組,第一組給5塊美金,第二組給50美分,第三組請求義務協助,三組被分配到任務都一樣,在五分鐘內將圈圈拖曳到框框裡,以次數高低作為評估標準。五分鐘賺5塊美金聽起來很划算,第一組平均拖曳了159個圈圈,只有50美分的第二組只完成101個,這樣的結果不難想像:酬勞越多,員工越努力。有趣的是沒有任何酬勞義務幫忙的第三組,他們平均拖曳了168個,比賺5塊美金的第一組還要高!

研究者推論:第一組和第二組的腦袋想的是經濟考量,50美分顯然無法讓第二組認真工作,第三組的腦袋跟第一組第二組完全不同,他們想的是「我在幫這些研究人員一些忙」而願意積極付出。

也許上面的說法可以解釋:我為何放著輕鬆的日子不過把自己逼得神經緊張,付出大量時間心力卻不願放Google廣告賺取零用錢等種種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因為我腦袋裝的是social norms,如:受惠於社會回饋於網路、知識能提升生活品質、無酬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改變從小地方開始等,這些想法讓我自我感覺良好,他人的鼓勵與回饋更是正增強這樣的行為。

不過,若是因為能力不足影響到別人就應該深思。

這部電影栩栩如生的演出我和男主人的現況,看完讓我想逃避不面對都沒辦法,於是我為自己訂出了一個工作時間,下午五點半以後,不管當天的健康知識寫不寫得出來都下班,看書、做家事、分享彼此當天的所見所聞,週末也盡可能不上工(除非男主人上課或參加研討會不在家),因為先生的包容不是理所當然,我不能永無止境的耗用。

以前,看到某某成功人士說「我今天會有這一切都是來自於我太太無怨無悔的支持」,總覺得老套,現在才發現我何其幸運擁有一個兩性平等的婚姻,我隨著男主人的工作四處遷移,而男主人順著我作自己喜歡的事,雙方都在其中得到自我實現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z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