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在fb塗鴉牆連續看到三個朋友轉貼《瑞士小孩為什麼不尖叫?》,這篇文章幾年前看過,當時沒什麼育兒經驗,很快就接受作者的論點。

養育Zoe的過程,漸漸打破我對小孩的成見。

Zoe在四個月時開始喜歡發聲,有時像呢喃,有時很高亢,開心的時候還會大叫,不尖銳但音量很大,以很多人的標準可能算尖叫,她幾乎沒有跟其他小孩接觸,所以我假設她尖叫是自然發展的行為。起初我試圖對她曉以大義,或用連續不斷的兒歌,還有永遠講不完的故事轉移注意力。有一天我覺得好累好累,決定上網求助,即使耳邊伴著Zoe很high的大叫,答案還是找得很慢,結果還沒找到妙招,小妞就覺得自己發聲練習已足夠突然就停了,接下來幾天、幾個禮拜都沒有再出現大叫的行為。

那時想到大禹治水,對於自然發展的幼兒行為,使用防堵策略很累,效果還不如預期,適當疏濬的效果奇佳。

最近Zoe又開始大叫,尤其出門吃飯,她看到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場景很high很興奮的想發表意見,我不會強力制止,但會顧慮其他顧客和店家的感受,要不抱出去外面散散步,要不對她講話唱兒歌,如果很餓就狼吞虎嚥趕快吃完趕快走。

Parenting is hard work.

把大叫爆走的小野獸調教成知書達禮的文明人,不管在哪一個國家或文化都不容易,除非是真的在當地生活很久很久,久到確定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多數當地人看到也認同,才能確定這樣的觀察或論點是正確的,不然個人立意取樣所得出來的結果要套用一整個文化或國家,好像有點過度推論,也容易被其他也接觸那個國家或文化的人推翻。

我想認同這篇文章的人,可能常常看到小孩亂跑亂叫,干擾別人用餐,但爸媽在旁聊天吃飯絲毫不以為意的樣子。我可能也曾經因為肚子太餓,或每天在家帶小孩太久沒跟朋友見面,一聊就忘了小孩,而讓鄰桌的顧客不開心,就算不是每次都這樣,每對父母的一兩次加起來就變很多次,這其中可能因此壞了很多人的好心情,讓本來想好好休息享用一頓美味餐點的人無法好好放鬆,所以我可以理解,也不會認為別人的包容是理所當然。

只是很多父母為了幼兒已經放棄不少生活樂趣(看電影、聽音樂會、參加社交活動),或是每天帶小孩很累沒力氣煮飯,外帶和冷凍食物已經吃到膩,忍不住想回到文明世界喘口氣,讓漫長的育兒路感覺不是那麼難熬。

我不知道別人怎樣,至少吃點好東西對我很有安撫和激勵的效果,所以為了避免自己爆炸,還是會厚著臉皮帶我們家那隻大叫嬰兒出門吃飯(然後每次都挑戰自己的吃飯速度極限在哪)。


2012/12/5 21:30 補充

這篇文章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把《瑞士小孩為什麼不尖叫?》的作者搞錯了,因而寫了一篇《道歉啟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z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